1995年,一個24歲的公務員辭掉了“縣建筑材料工業局副局長”職務下海,成立了一家環保公司。消息傳來,當地很多人不理解,親戚們也強烈反對。
他叫敖志平,豐都縣人。近日,在向記者談及自己當時的這一舉動時稱,“是一次飛行途中從一本雜志中嗅到了商機。”
“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,環保還談不上什么產業,但這本雜志說21世紀七大新興產業中,環保位居首位,這讓我有了極大的興趣。”到美國考察后,敖志平決定涉足汽車廢氣、噪聲處理。
20年過去,敖志平的重慶海特環保公司,已從一個只有3個員工的配件廠發展為有2500多名員工的跨地區、跨行業大集團,業務涉及汽車環保部件制造、清潔能源投資經營、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。
在重慶環保企業的方陣中,快速崛起的不只是海特環保。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近日提供的數據顯示,2011至2014年,重慶環保產業以年均14.2%的速度增長,已是我市戰略新興產業之一,并成為重慶工業的重要增長點。
多種技術走出國門,重慶發展環保產業“底氣足”
3月21日,由重慶三峰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“全國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及運營監管技術研討會”在渝舉行。作為國家行業標準的主要制定者,三峰環境已被視作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“標桿”企業之一。
1998年成立的三峰環境,迅速引進、消化、吸收了世界領先的德國馬丁技術,再結合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熱值低、含水量高等特點加以改進和創新,實現了核心設備(焚燒爐)的國產化。
憑借自己的核心技術,三峰環境2002年投資建設、2005年運營了中國第一個國產化的示范工廠——重慶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;隨后在福建、四川、廣東、云南、江蘇等地上馬項目。如今,三峰環境不僅占有國內1/3的市場份額,把技術賣到了美國、德國、印度、越南等國,其焚燒爐的核心部件還返銷到了技術引進方——德國馬丁。
把“重慶造”環保產品賣到國外的,還有不少企業。
以遠大環保為代表,重慶的脫硫、脫硝等環保技術多次走進美、日等發達國家,為通用、三菱等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;市環衛集團也從餐廚垃圾中提煉出生物柴油,出口到韓國……
據了解,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,重慶環保產業處于中上游水平,且起步較早。1998年3月,我市提出將環保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;2000年,重慶被國家環保總局確立為國家環保產業基地。
“2002年成立的重慶環保產業園區,拉開了我市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。”市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張守任介紹,當年,我市環保產業產值僅20億元。經過多年發展,重慶的環保產業已涉足環保產品生產、環保服務、資源綜合利用、潔凈產品生產和自然生態保護等領域,2014年擁有環保企業上千家、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。
重慶發展環保產業的底氣來自哪里?
一位業內人士認為,重慶處于三峽庫區上游,是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和全國水資源戰略儲備庫,生態區位十分重要,必須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及相關產業發展。得益于國家的大力支持,我市環保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。此外,我市是全國老工業基地之一,擁有機械、冶金、化工產業及儀器儀表工業、建材業、建筑業等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產業,它們也是發展環保產業的良好依托;重慶的電子信息、生物工程、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,也為環保相關產業的升級帶來動力。
掃一掃關注我們
更多資訊,一網打盡